Friday, 12 July 2024 12:44

失而复得 李汉卿弟兄

 李汉卿弟兄是爱主虔诚乐观的基督徒,常和夫人穿越太平洋,往返台湾美国,探视两地儿女和孙辈们。他退休前是台湾石门水库的简任工程师,兼任淡江文理学院土木系的副教授。虽已高龄但身体硬朗,笑口常开,他保健的方法,就是根据圣经的教导:「常常喜
乐,不住祷告,凡事谢恩」作自我勉励。
 
一九九一年六月,我和老伴又再度前来美国探亲,参加中宣会播恩堂的主日崇拜,和每月一次的长青团契的聚会,内心充满了平安和喜乐。常常在星期六收听侨声电台晨晚七时半的广播,「见证云集」节目,听到很多美好感人的见证,真使我受感动和兴奋,所以
也引起我想作蒙恩见证的动机。
 
我出生在广东省五华县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村,还不到三岁父亲就去世了,靠着母亲辛苦耕作来抚育,所以我的童年生活是相当艰苦的。幸好进入基督教办的中学读书,所以有机会听到耶稣基督救恩的福音后受洗归主,改变了我原来消极悲观的心情,才能够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,靠着圣灵的引导,朝正确的标竿迈步前进。更蒙主赐给我一个同是基督徒的终身伴侣,建立基督化家庭,夫妻志同道合,数十年来同甘共苦,彼此劝勉,同心仰望神。
 
中国对日本抗战期间,我的小家庭辗转迁到重庆市的江北,我唯一的儿子有一天早上忽然不见了。那时只有三岁多,应是不可能会走远的, 我和妻子请了几位同事,分头去附近的大街小巷,到处寻找都没有下落。只得张贴寻人的启事,说明我失踪儿子的形貌和
衣着,希望发现他的善心人士, 告诉我们或者把他送回来,将有酬谢。但是直到当天黄昏的时候,仍然没有消息,我和妻子十分焦急,因为前不久在报上看到新开报导, 说警察看见一个形色慌张的人力车伕,载着一个全被覆盖的小孩,警察觉得可疑向前盘查,发现车上小孩的肚腹被剖开, 内脏挖空, 被塞装毒品后又再缝上。因此我挂虑,我失踪的儿子会不会也有这样可怕的遭遇呢?真是愈想愈害怕,愈怕就更紧张焦急,于是我和妻子唯有流泪向神祈求,恳求无所不知,无所不在的真神慈爱的天父施恩怜悯,保守我的儿子能平安回家。
 
祷告后焦急的心情绪缓和多了,心里相信神若是不打发人把我失踪的儿子送还给我,也会安排一个好家庭收养他。因为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,凡事必有神的美意。天快要黑的时候,我的失踪儿子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前,他头上戴着奇特的帽子,手里拿着儿童玩具
的关刀,由一个像伤兵模样的人送回家来向我索取酬劳,我就将当时家中所有的现款全都给了他。在和他谈话中知道他因受伤退伍,现在失业生活艰苦。他走后,孩子对我说,那个阿兵哥买帽子和玩具给他,哄他跟着走,但他哭闹要回家。这时我才怀疑,那人也许
把我的儿子拐走后,去转卖图利的。感谢神垂听我们夫妻的恳切祷告,使我的儿子失而复得。 神真是恩待了我的家庭,恩上加恩,如今那个曾失踪的儿子已建立了美满的小家庭,有安定的职业,他现在是台湾一家大医院的眼科主任。
 
我另有一个「失而复得」的经历,本年六月十八日,我和妻子于中午时候,自台北市家中搭计程车到松山机场的公路局车站,打算转中兴巴士到中正机场,去搭乘下午四点四十分起飞的华航班机前往美国。但因我们在松山机场车站匆忙下车时, 一个手提帆布包遗留在计程车上。而那辆计程车已经开走,车号我们并不记得,帆布小包内装着有我们的护照和飞机票,还有亲戚托带的钱和我们自己零用的美金现钞共四千多元。由于起程动身前曾作祷告,求神保守我们旅途平安, 所以虽然遭遇这样的意外事故,还能够镇定采取紧急应变措施。首先即刻在车站打电话给警察广播电台, 但没有打通。另外再打电话给留在家里的媳妇, 嘱咐她赶快代我们向警察广播电台报案,请广播通报,希望拾得我遗失布包的好心人士,送回
给我会有酬谢。
 
我们在松山机场车站等候约半小时没有任何头绪,只好另叫计程车载着我们笨重的行李,亲自到警察广播电台询问,也没有结果。再至中华航空公司,打算办理机票挂失手续,因需久等,只好先回家中再想办法。刚到家门就看见媳妇已等在门口,她说已接到警
察广播电台的通知,有人拾得我的失物即将送回到家。我和妻子直是喜出望外,我们的行李还没有从计程车上卸下来,就望见一个绅士型男士迎面而来,将我的布包原件交还。他因为避免耽误我们赶搭
飞机的时间,匆匆离去,未留芳名,也不要任何报酬。我先打开布包外未上锁的外袋察看,发现护照和机票都在,再打开曾上小锁的里面的内袋,发现美金现钞原封未动。
 
我们马上就叫计程车回头,再直接送我们去中正国际际机场,刚好还可以赶上原来要搭乘的华航班机。班机起飞后我安坐机内,满心感谢赞美上主,祂是又真又活垂听我们祷告的主。想到旧约圣经诗篇的二节金句:「神是我们的避难所,是我们的力量,是我们在
患难中随时的帮助。 」「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,从今时直到永远。」 这次的遭遇使我的感受尤其格外真切, 所以我要见证赞美歌颂神的大爱。祂看顾保守与我们同在, 祂的眼目遍察全地,祂的恩典直到万代,是配得我们赞美称颂的。
 
一九九一年十月五日第七十二期
Read 370 tim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