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26 October 2024 11:34

我是一位医院的「牧关探访员」 陈毅弟兄感恩见证分享

「与喜乐的人要同乐;与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(罗马书十二:十五)	
	我是新生命福音堂的会友陈毅(阿臣),除了是一名癌症和情绪病的康复者之外,也是基督教联合医院院牧部的义工(牧关探访员),每个月都会于医院的病房探访不同的病人。一直很欣赏院牧以爱心关怀病人,因此在教会看见联合医院院牧部「二○二三年牧关探访员训练班」的海报时,回想过去的经历,明白到与病者同行十分重要,因而决定报读牧关训练课程,成为院牧部的义工。
因着过去所以明白 本人过去曾患上癌症及面对癌症复发的状况,情绪一度跌落谷底,当时在工作上和情绪方面都遭受到很大的打击。感谢主一直与我同在,也感谢在病患中对我不离不弃的家人、关心自己的朋友和开解自己的牧者,因为有他们的关怀和支持,才能挨过那段艰难的病途,体会到与病者同行和陪伴的重要性。庆幸我最后能走出病痛和情绪的阴霾,明了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困难处境,原来结果竟然可以大不相同。然而即便是过来人,在关心别人的过程中,有时候仍会感到无形的隔阂,尤其在面对正在遭患难的病友面前难于启齿,害伯会触及对方心中的伤痛。另一方面担心他们对信仰存有偏见,在传递福音讯息时犹豫不前,这时候如何是好呢?在正式成为牧关探访员后,对上述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答,对于苦难的看法也大为改变。
在服侍中的领会和学习
 在攻读院牧部开办的课程和在病房中探访病者的过程中,我们学习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实用技巧。明白到应该首先于「身、心、社、灵」四方面,认识关心对象的需要,了解其背景。以自身的经历和祈祷之中,能产生认同和获得力量,让我们能更好好的去明白、体恤、欣赏、肯定服侍的对象。在与病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,一同去发掘人生意义、树立可达成的目标。课堂中学习到探访的「铁三角」十分实用,探访技巧的铁三角的元素包括「尊重、聆听和同理心」。如能以圣灵为核心去应用好「铁三角」,于做探访、关顾的过程中就能无往而不利。
探访的「铁三角」:尊重、聆听、同理心 病者都有其独特的经历和需要,故使病者各有不同的感受。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故事、所失去的、需要的和可倾诉的对象。每个病者的情绪都会有包装,因此往往会表现得若无其事,但包装背后却是患病后引起的不安情绪,而病者正在等候有个愿意陪伴的人,因此我们必需学会先尊重病人的情绪、感受,尊重病人有选择权。病者其实很敏锐,当被牧关探访员观察的同时,他同时也在观察着对方,而从心底里面的尊重,能帮助牧关探访员与病者建立信任。沟通技巧固然需要浸淫,但即使未有技巧,但因着牧关探访员的耐心聆听,便会得到病者的信任及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。每位病者就像你和我一样,都需要被了解,虽然带不走病者的苦难,但可以用同理心舒缓他的消极情绪。
在探访中生命经历转变
 在每一次的病房牧关,都使我更明白我们作为探访者,是被上帝使用去关顾有需要的人,只需力所能及,做好本份,其余的只需交由圣灵来工作。与病者建立沟通的基础,去关顾被访对象「身、心、社、灵」的需要,继而导入基督信仰。在过去与病人沟通时,探访技巧的「铁三角」起到很好的效果,可以帮助自己去明白病者的艰难处境,让对方接受我们的陪伴。于病房的探访过程中,我学会尊重、耐心地聆听,练习同理心的同时,于关怀、探访的心态上,产生了转变,对牧关事奉产生更多的热诚,这是我当初始料不及的。在临床的实习及关顾中,与病者同行所学习到的,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大有益。此外,我们一群义工在牧关探访中,大家一同经历、一同受训成长,在每次的交流和分享中,彼此都有所得着,也建立了美好的友谊,都是以爱心为生命再织彩虹为目标。
是关怀的人也是被祝福的人 过去在医院工作了十五年,由于职务上的需要,经常需要前往病房及诊症部门,协助处理与病人有关的问题。这些情况大多属于调解、规劝、甚至警诫方面,很少有机会去关怀及深挖病人的需要。感谢主,因著成为牧关探访员的体验,对生命有更多的了解,无论是道理上和实习中,都满有得着。很感恩能参与院牧的牧关员服侍,能够借着关心病者,以爱还爱去回报主恩。在每一次与病者的谈话、关心、传福音、祈祷和病者愿意决志信主的过程中,灵命获得了成长,丰富了我的经历,学会做一个「拿得起、放得下」的关顾者,以更加正面及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。生命非偶然、一切非必然,在成为牧关探访员后,固然要付出时间、心力和体力,但当中收获了更大的祝福,明白仍能去服事,需要感恩、感谢主。
古诗欣赏有感
 悠然姊妹感恩见证分享
 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,因祂在我右边,我便不致摇动。因此我的心欢喜,我的灵快乐,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。 (诗篇十六:八至九)
	笔者闲暇之余,喜欢朗诵唐朝李白的诗句。因他天才俊逸,其诗气韵流动自然,故此有「诗仙」之称。 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是李白与好友叔云(官职校书郎)在宣州(今安徽省宣城县)谢朓楼饯别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:「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;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。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,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明月。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」	
	李白以本诗的首两句为主旨,就是弃我而去的昨日与烦忧无极的今天。借着送别为题而有自伤才华不遇之意。 「长风万里送秋雁」之句,以表达惜别之感,一面比喻离别在即的叔云,
一面也是叹息着「去日」的苦多。因感时与惜别,这种情怀只有登高楼而畅饮排遣罢了!
	中间四句「蓬莱文章……览明月」都是缅怀往昔之文采,如「蓬莱文章」是指东汉文学,「建安骨」是指曹操、曹植、孔融及王粲等之建安诗体,其中有「小谢」是指谢朓的清俊英发,其才华能重振当时颓绪。他们都是才华横溢,壮思飞越,大有上青天览明月之势。
	末四句写今日之忧是从离别而来,欲抽刀斩断愁思,却如浩荡流水不可中止,如果借酒消愁,更是愁上加愁。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,倒不如仿效后汉时的袁闳披散头发,与世隔绝,遁迹深林。又如范蠡远离政治,驾一扁舟遨游山水之间,忘怀一切世情吧!
	笔者曾几何时,真羡慕他们那种豪迈与洒脱,奈何肩上重担未卸,但当我卸下之日,是否可以像他们呢?从这首诗看到李白暗言自有昔日文人之才华,却终不得志,惟有寄情于诗酒与山水之间。然而李白当日没有机会看到圣经,但我们今天却很有福气,看到圣经内的传道者说:「虚空的虚空,虚空的虚空,凡事都是虚空。」(传道书一:二)又: 「人莫强如吃喝,且在劳碌中享福,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。论到吃用享福,谁能胜过我呢?神喜悦谁,就给谁智慧、知识和喜乐。惟有罪人,神使他劳苦。叫他将所收聚的、所堆积的归给神所喜悦的人。这也是虚空,也是捕风。」(传道书二:二十四至二十六)
	由此得知,人只有敬畏神,谨守诫命,才能得到祂的喜悦,赐与内心的平安,即使世人有李白的才华,也得不到真正的喜乐和平安。
二○二四年十月廿六日
 
Read 164 times